news information
春夏之交,万物勃发。在荆楚大地连绵起伏的群山深处,5台TBM正悄然无声、昼夜不停地掘进。引江补汉工程按下加速键,跑出工程建设新速度。
自2024年12月2日,引江补汉工程首台TBM“江汉先锋号”始发掘进以来,工程全线10台TBM已有7台下线、5台始发,其中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管理二部辖段内实现3台始发,以智能设备破解地质难题。
智能建造 数字管控 管片生产“稳”字当头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目前已始发的TBM,搭载有同步推拼技术,可实现TBM在掘进的同时进行管片拼装,综合提升施工效率20%~40%。因此,能否保障管片的充足供应,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江补汉工程自主建设预制管片生产基地。位于保康县马良镇的2号预制管片厂,是全线规模最大,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大直径管片生产基地。通过规划两条平行式“1+5”道独立窑AGV柔性自动生产线,配置3台AGV小车运载,9台智能机械臂,实现开模、清模、喷涂、合模等工序均有机器人接力完成,智能化控制覆盖工艺流程。同时,创新设计了RGV转运通道,AGV小车将管片从暂存区自动运输至水养池,实现了管片从暂存区到水养池的自动运输。各环节的高效协同,大幅提升了管片生产效率。该管片厂每月产能最高可达800余环,能满足当前保康段3台TBM的掘进需求。
综合管理 统筹谋划 刷新工程建设进度条
自TBM始发以来,高地应力、高水压、高岩石强度、断层多、软岩变形等复杂地质问题愈发暴露,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重点、难点、堵点。
为克服不良地质条件,啃下“硬骨头”,建管二部协同各参建单位超前谋划、综合施治,以科技赋能与精细化管理为抓点,统筹破解施工难题。
针对TBM始发后的紧迫掘进任务,建设团队优化施工方案,强化组织管理,科学统筹安排TBM掘进、管片拼装、回填注浆、物料运输等环节,做到分秒必争、无缝衔接,以每天约8环的速度向前推进。
面对不良地质条件,建设团队综合运用超前地质预报、安全监测、围岩智能判识等技术,系统探测前方地质条件。始终坚持“逢掘必探”原则,定期组织召开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分析会,建立“预报-预警-预控”的全周期防控链条,成功规避各种潜在地质风险,为工程建设夯实安全基础。
围绕TBM设备管理,建设团队强化TBM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实时监测刀具磨损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掘进参数,强化后配套系统升级,因地制宜进行TBM自主改造,提高TBM施工适应性,保障设备完好率。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 充分释放建设团队活力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带动工程建设。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建管二部不等不靠,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针对不良地质、管片错台、豆砾石吹填、壁后注浆等难题,建设团队凝心聚力,坚守一线,发挥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划分责任区,设立先锋岗。党员带头驻扎施工现场,全天候监测工程进展。党员技术骨干带领团队反复试验,破解工程建设难题。
全体建设者攻坚克难让党旗在工程建设最前沿高高飘扬,以红色引擎驱动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