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工程建设绘发展新篇 担当有为护绿水青山——建管三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4”重要讲话精神实践
发布时间:2025-05-16   内容来源:建管三部
分享

5月,鄂西北山峦叠翠,汉江碧波荡漾。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隧洞内,重型机械轰鸣,施工人员争分夺秒;隧洞外,工程车沿着新修道路桥梁往来穿梭。

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肩负着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任。自开工建设以来,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管理三部以习近平总书记“5·14”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将工程建设与地方经济生态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出“建一项工程、富一乡百姓、护一方水土”的共赢之路。

基建先行,畅通发展“康庄道”

工程规划阶段,建管三部践行“企地一家亲,共筑幸福梦”理念,统筹考虑工程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要想富,先修路”。截至2024年底,建管三部在湖北谷城县投资新建和改扩建7条乡村道路,将26.1公里施工主干道与乡村路网无缝衔接,还新建紫金河桥、盐池河桥两座重要交通节点,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

谷城县五山镇的村民感慨:“以前路坑洼,雨天没法走,现在不仅路面拓宽了,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方便了群众出行,更为地方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提供保障。过去,交通不便的问题束缚着地方发展,很多优质农产品“困于深山”。如今,工程沿线道路桥梁让运输车辆直达周边茶园、香菇、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看着新修道路蜿蜒向大山深处,建管三部副主任焦小彦满怀信心地说道:“我们不仅要建好国家工程,更要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将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打下基础。”

民生为本,勾勒幸福“新愿景”

在引江补汉工程铁匠沟料场,50岁的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村民李坤岳熟练操作挖掘机:“参加培训后,我每月不仅能挣钱,下班后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这是建管三部“以工代赈”的生动写照。

工程建设以来,建管三部与地方政府紧密协作,创新“培训+就业”帮扶模式,建立“企业+乡镇+村民”三级联动机制,通过精准摸排、定向培训、按需上岗“三步走”,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

为提升村民技术水平,建管三部联合各参建单位开设施工安全、机械操作、焊接技术等技能培训班,参训人次达1300人。通过培训,村民从“体力工”变“技术工”,既保障工程高质量建设,又实现增收。

截至目前,建管三部为沿线群众提供涵盖电焊工、钢筋工等10余个技术工种的就业岗位。从技术到后勤,从高压电工到资料管理,多层次、全方位就业机会让不同年龄、有技能的群众都能找到合适工作,月均收入显著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这一创新实践既保障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又探索出‘工程建设+技能提升+稳定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建管三部主任张建伟说道。

守水护水,绘就生态“美画卷”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其生态环境保护关系“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让建管三部干部职工心潮澎湃。2024年12月,“江汉水网公司建管三部小水滴志愿服务队”成立,全体干部职工加入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与众多志愿者并肩作战,守护水源地生态。

针对库区环境治理,建管三部“小水滴”志愿服务队联合丹江口市大坝街道集团新村社区、参建单位水电五局等,多次开展库区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志愿者沿库区岸线清理废弃物,排查卫生死角,改善水源地周边环境。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科普日”为契机,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学校,通过环保讲座、发放手册普及水源保护知识,倡导节水生活方式,活动累计覆盖500余人次,推动形成全民护水氛围。

“我们既是调水人,也是护水人。每次看到库区水清澈如碧,就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青年职工赵琦感慨道。未来,建管三部将继续联合各参建单位,以“守水有我”的担当,绘就人水和谐生态新画卷。

从打通乡村“致富路”,到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再到守护库区“一泓清水”,建管三部用实干诠释习近平总书记“5·14”重要讲话精神的时代内涵。未来,建管三部将继续以工程高质量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以绿色理念守护碧水长流,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瞿歌  
  • 举报平台

  • 官方微信公众号

鄂ICP备2022018035号 版权所有: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网站统计: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5229968位嘉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