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管理三部以绿色为发展底色,以阳光为廉洁航标,在崇山峻岭间刻下国家水网建设的时代标杆。
绿色筑基:生态匠心守护绿水青山
引江补汉工程点多、线长、面广,沿线涉及多个生态敏感区。绿色是引江补汉工程的底色。自开工之日起,建管三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
“当时污水处理无成熟经验、无现成标准、无适配设备。”建管三部主任张建伟回忆开工场景时说道。如今,土建7标、8标、9标的污水处理设备均已建成并正式运营,实现了施工生产生活废污水100%处理达标和100%回收利用。
土建8标的FCP污水处理系统率先试点使用,每小时能将近500立方米的施工废水变为汩汩清流。处理后的清水进行生产回用、绿植喷灌、洒水降尘,实现了废水“零排放”。19号平洞旁,清澈见底的溪流和清晰可见的鱼虾,便是最生动的证明。2024年12月,土建8标凭借扎实的生态环保工作获得“环水保示范项目”,在辖段内树立了“绿色工程”标杆。
针对复杂边坡易引发水土流失的问题,建管三部在出口段工程首次应用新型植被混凝土结构技术。“该技术兼具防护功能与生态修复功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同时将施工区域转化为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 ”建管三部工程处环保负责人刘轶杰介绍道。
土建7标施工现场,挖、装、运环节采用新能源设备, 纯电动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搅拌运输车等20多台电动工程车辆穿梭于工地。“这些新能源设备有效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为隧洞施工创造了一个更加安静、环保、健康的作业环境。”刘轶杰说道。
依托环水保智慧监测系统,建管三部每天实时监控扬尘、噪声、水质、水土流失等多项指标,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极大提升了生态环保管理效能。
从污水处理领域的深耕细作,到边坡护理环节的精益求精;从新能源设备的创新引入,到智慧监测系统的前沿布局,建管三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当清水穿越千山万水抵达丹江口时,我们希望带来的不仅是甘霖,更是一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答卷。”建管三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焦小彦说道。
阳光护航:廉洁共建织密监督防线
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环节多、交易链条长、投入资金量大,面临着廉政、安全、生态等各种风险。“我们以‘阳光工程’为目标,落实廉洁共建机制,打造廉洁文化阵地,培树廉洁文化品牌,让清风浸润引江补汉工程。”建管三部党支部纪检委员王伟说道。
为构建“室地企”监督大格局,每季度召开的廉洁共建推进会,搭建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让地方纪委、参建各方都能畅所欲言。“我们共同分析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点,分享廉洁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同时也提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协同推进。”水电十四局廉洁共建负责人说道。
廉洁共建不止在会议室中,更走进了工程现场。在各隧洞外,设置了“廉洁共建监督员”和“廉洁共建举报牌”两块标识牌,上面公示着各标段监督员名单、监督职责,以及举报电话和地址。“将廉洁监督的主动权交到每个建设者手中,从质量、安全、投资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督,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达成。”王伟说道。
在净水北送“1+1”专项监督工作方案的指引下,针对防汛工作、征地移民、水环保等重难点工作,建管三部和地方纪委多次开展专项联合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为工程推进扫除障碍。
为营造清水北送、清风长存的文化氛围,建管三部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丰富的活动,为工程建设构筑了廉洁防线。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专题研讨。针对入职新职工及时开展廉洁谈话,帮助树立廉洁从业意识,牢牢扣紧人生第一颗廉洁扣子。党支部书记为全体干部职工讲授专题党课,纪检委员为参建单位讲授专题党课,通过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推动廉洁价值理念内化为广大干部职工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和行为规范。开展“联学共建强党性 廉政教育树清风”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各参建单位一同走进谷城县税务局廉政教育基地,认真观看记录贪腐案件的展板,以案为鉴强化纪律意识。
“如今‘水清人净’的廉洁文化品牌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廉洁建设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焦小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