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在鄂西北保康县的深山腹地,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的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工程传来捷报。单护盾TBM“江汉开拓号”9月份掘进突破567米,刷新引江补汉工程全线TBM单月掘进新纪录。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对南水北调“国之重器”使命担当的生动诠释,为构建国家水网、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引江补汉工程承担着从长江引水入汉江的重要任务,对提升中线工程供水保障能力具有战略意义。辖段内地质条件复杂,软岩大变形、高地应力等挑战制约着施工进展。为保障这一重大水利工程安全高效建设,江汉水网公司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管理二部依托技术平台,优化工艺工效,强化施工组织管理,综合提升工程建设质效。
数智化赋能 强化进度管理
建管二部依托数字孪生平台TBM集中管控系统,通过12项关键参数实时监控,实现“探-掘-拼-保”全流程TBM管理。同时,推行“建管部按月控、监理按周控、项目部按日控”三级进度管控,每日问题“当日清零”,每周、月召开进度分析会,对制约进度因素实行包保制,确保“一刻不耽误”。
大坡度运输 优化提升效率
针对8.9%大坡度隧洞,建管二部改造胶轮车防滑系统,优化“掘进-运输”衔接流程,采用三重驻制装置和“无轨运输+智能物料运输”,彻底解决物料运输卡顿瓶颈。通过不断地记录分析优化,实现“2+1+1”的高效协同运输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物料运输速度。随着掘进的不断深入,后续还将实现“2+1+1+X”的运输调配模式。
多措并举 勇攀地质高峰
在“三高三多”(高地应力、高水压、高岩石强度,断层多、地下水多、软岩多)的地质区域,每一环掘进都是对技术与工程管理的考验。建管二部强化超前地质预报,施工过程中通过“超前钻孔+地质雷达”联合探测,将地质预判升级为“50米一预报”。同时,建立健全不良地质预报会商机制,实现执行常态化、流程固定制度化、紧密衔接标准化、处置高效化,从而保障TBM顺利掘进。始发至今,“江汉开拓号”TBM累计掘进已超过2600米,全程“零卡壳”,实现了软岩不卡机、硬岩效率高的目标。
严格要求 保障施工质量
管片拼装与背后填充是成型隧道质量管控的关键,建管二部及参建各方共同制定“硬八条”,严格落实“三检”制,层层把关。实行跟班作业制度,重点关注掘进参数、管片选型、管片拼装、螺栓复紧、豆砾石吹填、填充注浆等工艺施工质量。通过“两紧一查一检”落实,拼装预紧、复紧,复紧后检查;优化豆砾石吹填工艺,误差控制在毫米级,防止管片下沉,为避免因背后填充不密实,采取“钻孔取芯+空洞扫描”的方法对背后填充质量进行检查,发现空洞后及时进行补浆处理。
“江汉开拓号”TBM的高效掘进,为引江补汉工程TBM集群施工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管理经验,也为我国长大隧洞TBM施工技术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建管二部将继续秉持安全至上的理念,肩负责任使命,不断为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注入创新动力。